崂山村靠山吃山有了新思路

吃了30多年“毛竹饭”如今要改行

崂山村靠山吃山有了新思路

    崂山村——玲珑街道最偏僻的村,沿三四公里长的盘山公路翻过山顶再往下,这个村落才在半山腰出现。全村2.9万亩的山林中,有70%种的是毛竹,堪称竹海深山。在这个750多人的小村庄里,有21个竹器加工点。8月,这些加工点在7天内全部拆除了。这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说到崂山村的竹器加工,那可是历史“悠久”。30多年来,村民靠山吃山卖毛竹,后来又进行粗加工,做成工地脚手架上用的竹片。毛竹曾经是村里主要收入来源,鼎盛时期带动就业100多号人,每年卖出400多万斤毛竹。村民对毛竹感情浓厚,在拆除前,村里从事毛竹生意的还有20多家。

    “其实收入已经大不如前,我们两夫妻每天干十多个小时,晚上还要在棚子里点起来灯来做竹片,一天才赚200元出头。”村民潘大伯说,光卖毛竹的话,现在每斤才两毛多,其中一毛多还要用来付工资。

    20多个加工点,听起来挺繁荣,其实赚得不多。村支书朱家兴退休于天杰实业,当过十多年老总,4个多月前刚走马上任村支书一职,在他看来,这样的加工点已经没必要存在。当然,他说了不算,他把想法和村主任郑仁苗商量,再经村两委和村监会讨论,最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拆除这个决定。

    “为了运输方便,加工点都在马路边,用彩钢瓦和毛竹搭出来的。毛竹、竹片乱堆,没用的竹节还要焚烧,不好看也不环保。”朱家兴说,但毛竹是这些村民吃饭的依靠,肯定不能一拆了之,因此村里在崂山寺这儿给大家留好了地方,仍旧在马路边,而且有现成的房子。

    拆除成为全村上下一致的意见后,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。不但只用了7天,而且全部是自行拆除。令人惊讶的是,21个加工点只有五六家选择留在崂山寺继续老本行。不少从业者透露,年纪大了,早就觉得太累,借着拆除回家养老。

    “退休”的是部分人,还有些人得找合适的活干。村主任郑仁苗一直在为大家“不干竹器活之后干什么”的问题想办法。两年前,他的野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在村里,有300多亩面积,那里的30多名工人,90%是放弃竹片加工来他这就业的夫妻。

    “还有些人需要安置,我们还在想办法。舍不得老行当,我们理解,但今后肯定有更合适的工作。走出这片竹林,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。”朱家兴和郑仁苗的想法,正在被更多村民所接受。

    21个加工点的拆除只是一个起点,村里这4公里长的盘山公路也早该拓宽了。村里人回忆,这路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,风风雨雨这么多年,只是从土路变成了油路,宽度始终只有4米。2013年,村里一家企业着火了,消防车开到村口却进不来——路太窄了。

    路的痛点不是一个人的,是全村的。再次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修路这一决定后,众志成城的村民自筹了100万元。只有245户家庭的小村,筹到这么多钱,正是集体意志的力量。“这是我们跟村民借的,今后一定还上。”朱家兴说,4公里长的路,要从4米拓宽到7米,100万还不够,所以村里想方设法争取补助,而且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分花,不但要修好还要省工省钱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的路面拓宽工程。

    说到花钱,崂山村村民对这届村干部十分放心,所有的开支都有村监会监督,两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负责监督村干部,账目清清楚楚。不但账面上没有花样,村支书朱家兴和村主任郑仁苗还经常倒贴。上任后,他们带着村干部去考察板桥镇的上田村、锦北街道的泥川村,还有外面的安吉、桐庐,开的车是自己的,吃饭掏钱也是他们的。

    回到村里再看看崂山,大家感慨不已,这样下去自己村里的人都留不住。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,一轮大回购开始了:后山30多亩集体山林,多年无人管理,被村民种上了果树和竹子,全部回收!位于村中心的早年的学校,现在是一个节能灯厂,面积有3亩多,收购!早年的大礼堂,后来卖给一家茶厂,也回购!

    这些地方现在都归集体所有了,打算做什么?“后山考虑做花园,我们在那发现了60多棵古松,要保护起来,林业部门以后会为它们挂牌。村中心地段要做绿化,大礼堂收回来搞文化礼堂。”朱家兴和郑仁苗笑着说。花这么大的力气,出这么多钱,都用于休闲和绿化,值得吗?“现在还在打基础阶段,环境是第一步,不论代价都要整改好。这样才能留住村里人,将来吸引村外人。”

    换届选举后新上任的班子,在四个多月间做成这许多事,让联村领导、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王众焱很佩服。村支书和村主任年纪相差快20岁,两人之前也没有交集,却在上任后“如胶似漆”仿佛亲兄弟。“所谓家和万事兴,村也一样,村心齐才能万事兴。”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孙梦蕾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17-09-27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